從電影的角度學習如何將爛劇本拍成好電影
爛微劇本要想拍出好微電影并非難事,主要是要有一個好的導演,這樣的情況當然也分電影的類型。
(一)以情節取勝的電影:像好萊塢的大部分商業片,盜夢空間之類的電影,出于票房的考慮,比較注重可看性。加上好萊塢走的是制片人制度,導演發揮的空間比較?。ǔ悄闶侵麑а荩?,所以劇情或故事就非常關鍵,劇本等于是地基,顯得特別重要,這種電影,爛劇本拍出好電影的可能性不大。
(二)以藝術價值、表達形式、導演手法等其他因素取勝的電影:這類電影相對來講不太注重劇情或故事,劇本相對來講就沒那么重要,我們聽到經常有一些作者型的導演說和故事相比,我更關注講故事的方式之類的話。這一類的電影,就非常容易出現爛劇本或不被人看好的劇本拍出好電影的案例。像王家衛的電影,基本只有個大綱,談不上有什么劇本;像本人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許秦豪的《八月照相館》,題材其實很濫俗,當初很多人看到劇本之后都覺得沒法拍,最后到許秦豪手里卻拍出了東方獨有那種恬淡含蓄的情愫,哀而不傷,耐人回味。
侯孝賢的電影,像《悲情城市》,朱天文寫的劇本也極短,基本上也是個大綱,無非就是把每場的大概故事情節寫出來,朱天文的劇本有個特點就是比較注重意境和況味的傳達,不像一般的劇本這個畫面是什么,那個畫面是什么,導演照著拍就好了,所以對導演的要求就比較高。因為同樣的一個情節,一千個的導演可以有一千個拍法。比如說像在樹林里迷路,有的導演會用影片里的角色在樹林里東張西望、大呼大喊來表現,有的導演像黑澤明他在樹林里選了一顆有個明顯標志的樹作為參照,然后讓影片里的角色騎著馬從這顆樹前面一次次的跑過,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他們迷路了,但是影片中的人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迷路了,這兩種哪種效果更好,更有想象力?
像今年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藝術家》,我挺喜歡他里面的兩個場景,一個是女豬腳埋進男豬腳掛在衣架上的大衣里,伸手環抱自己的身體,幻想是男豬腳緊擁著自己。就這么簡單一個場景,把女豬腳對男豬腳的情愫表達的一清二楚,無需一言。還有一個是落魄的男豬腳站在櫥窗外,看著櫥窗里的時裝,努力讓影子和櫥窗里的影子融為一體的場景,像這類讓人眼前一亮不落俗套的表現手法,我想更多依靠的可能是導演的功力而非劇本的打磨吧!說回到《悲情城市》,朱天文給了偏寫意的劇本之后,如果給很多導演來拍,我估計拍出來可能是另外一種水平。這部電影的最后一個鏡頭,是家里人吃飯的場景,但是難的是要拍出整個家庭歷經世事變幻,死的死、離的離背景下的那種五味雜陳,以及五味雜陳背后生活依然要繼續的那種豁達和蒼涼的生命觀,這個在劇本里也就一句話,但是怎么表現呢,還是得靠導演。
像朱天文另外一部電影《戀戀風塵》最后的一個鏡頭(我個人非常喜歡),劇本上看非常的寫意,但是侯孝賢硬是把人從人生中的難免的痛苦挫折走出來之后的那種歡心喜悅,成長之后的蛻變,表現的淋漓盡致!
像科恩兄弟重新翻拍的《大地驚雷》,最大的變化是結尾的處理,已到中年的婦女從當年同行追兇的警長的墓前離開,在飄落的漫天雪花中臂慢慢走遠,逐漸融進天地之中,在遠去的背影中,那只殘缺的手臂特別扎眼,伴著蒼老而低啞的獨白,我們不知道這個倔強的女人的心里會做何感想,她曾經那么勇敢堅毅,可是她的勇敢堅毅卻給她帶來了殘缺的身體和人生。
在某個時刻,她回想起從前,還會不會像當初那樣決絕的上路?老版的講的是一個故事,但是新版給人的感覺是在故事背后多了一層言之不盡的意味!高低立見!所以,個人感覺這兩種的差別不是劇本的差別,而是導演水平的差別!在不是依靠情節取勝的電影上,導演的水平很重要,一個爛劇本,交給一個好導演,也可能出來一個好作品,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一些名著拍成電影效果總是差強人意,而比較有名的電影很多都是根據不太出名的小說改編之后拍成的!
巨石國際傳媒—企業宣傳片,電視廣告片,企業宣傳片制作,微電影制作專家!
http://www.ttqp2019.com/html/news/script/2124.html